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开放范围和层次的进一步拓展,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沿边地区跨国合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1991年以来,中俄经济合作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两国经济合作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过低迷、徘徊和高速发展的时期。今年前四月中俄贸易同比增长近30%,商务部预计全年双边贸易将超1000亿美元。进一步夯实中俄合作的基础,探索沿边合作方式是新时期我们应该做好的工作。对此,应在中国东北振兴和俄罗斯远东开发对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俄两国政府赋予跨境合作区更加开放的先行先试政策,在外商投资管理、跨境产业合作、沿边金融改革、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及相关领域探索沿边跨境合作区的新政策新体制。
![黑龙江社科院俄所长对建设中俄跨境合作区的路径研究(上) 黑龙江社科院俄所长对建设中俄跨境合作区的路径研究(上)]()
【在大项目、重点产业上下功夫,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互利双赢的跨境合作区是促进两国沿边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有效途径。从最近中美贸易之争及中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仅仅靠贸易合作难以支撑不断发展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产业、投资合作将成为两国合作的重点。首先要选择两国都利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旅游业。在增加投资的基础上,增加科技、人才的投入,逐渐在沿边地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小镇,承接中南部地区产业北移。
二是开展大项目合作。由于历史因素,除了国家能源项目之外,中俄区域合作缺少大项目支撑,这是导致合作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远东地区大开发、“中国制造2025”与“俄罗斯创新2020战略”等,促使两国发展聚焦对接,打造新的跨境区域经济增长极。未来在产业合作选择方面,要集中选择我省优势的产业,利用现有地缘和人缘及语言的优势,开展大项目合作。我省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相对不发达;国有大型企业占比较高,中小企业数量较少;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多,新兴科技企业数量少。这种情况决定了我省与俄罗斯的企业开展大项目合作具有优势,可以通过双方大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推动大项目合作的实施。我省懂俄语人才较多,与俄罗斯气候相似,对俄罗斯国情认知较为客观。这些都是对开展大项目合作的有利条件。
三是发展重点产业。利用俄罗斯远东开发的契机,在重点产业对接方面,选择双方都认可的项目进行合作。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解决我省配套产业不足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增强重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布局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