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向海外,不仅输出产品或资本,往往还要有多个国际域名傍身。“域名是企业走向国际的‘敲门砖’。”业内人士表示,域名作为一种字符型标识,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商业标识,承载着企业商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但现实中,中国企业普遍对域名不够重视,正经历着域名被抢注的“烦恼”。
域名遭抢注防不胜防
域名抢注是指将他人商标作为域名注册的行为。在国外市场,这种现象防不胜防。 此前,alibaba曾被俄罗斯公司HolmrookLimited抢注为域名。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向俄罗斯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禁止上述公司继续使用alibaba.ru域名,得以“赎回”该域名。
被抢注的往往是与品牌有关的热门域名。一位域名注册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涉及到品牌的域名,包括与品牌同音、音译的域名,早都有人抢注了。被抢注的域名往往价值陡增。抢注者在有人求购时往往以高价出手转让。甚至有些机构或个人以此作为“投资”途径,通过大量注册域名来获利,这些投机者被称为“米虫”。
在利益的驱使下,域名资源的争夺战已趋白热化。“以前‘.com’这一国际通用域名后缀往往是企业注册域名的首选项之一,但近年来短字符域名很难见到了,好域名很稀缺。”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对域名的抢注也很可能构成恶意抢注。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认为,域名抢注是指个人或公司将其他公司企业的商标、名称或名人的姓名及这些标记的相关变形恶意注册为域名,并通过恶意使用从中牟利或达到其他不正当目的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抢注者是否基于未来买卖或牟利的目的。”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
![国际贸易须防域名抢注 国际贸易须防域名抢注]()
企业如何摆脱“魔咒”
尽管抢注现象高发,中国企业对保护自身域名却准备不足。“相比而言,很多企业更重视对商标、专利权的保护,对域名却重视不够。”赵占领表示,域名抢注对企业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
一是企业错失了最想注册的域名后,即便注册其它域名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二是域名被他人抢注后,可能被用来售卖假冒商品、从事非法活动,导致企业消费群体及合作伙伴被误导。
尤其是日后,当企业想向抢注者回购时,对方往往会开出“天价”,动辄十几万元甚至百万元。 比如腾讯在创办初期曾接连遇到qq.com.cn及qq.cn域名侵权,直到几年后通过国外拍卖网站以10万美元购得qq.com域名,域名之争才尘埃落定。
在遇到域名被抢注时,企业可以提起仲裁,禁止注册者使用该域名。目前,互联网络名称及编码公司(ICANN)颁布的《统一域名争端解决规则》,是仲裁中解决域名与商标权利冲突案件的主要依据。但是,跨国仲裁有时间长、成本高的弊端。
“为此,很多中国企业加强了对域名的保护,注册多个国外域名,做好国际布局,这也是防止域名被抢注的最佳途径。”赵占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