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看到,一批新疆产的番茄酱正进行装箱作业,即将登上发往俄罗斯的中欧班列。
![新疆成中国对外运输枢纽 新疆成中国对外运输枢纽]()
“以前由于不掌握班列载货情况,常常出现空舱运输,浪费了铁路运力,也拉高了运输成本。”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刘少华表示,智能场站平台的上线有助于实现班列的集拼集运,“比如一列从成都出发,经乌鲁木齐到达荷兰蒂尔堡的班列有8个空舱,原来就只能空着运往蒂尔堡,现在我们通过智能场站平台掌握了班列载货信息,就可以在乌鲁木齐提前集结货物,补上8个空舱,搭乘这趟顺风车去往蒂尔堡,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不断降低的运输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行货物在此集结。截至目前,陆港区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新疆西行国际货运班列2500余列,班列线路从最初设计的4条扩展到如今的20条,通达中亚及欧洲18个国家、25个城市,形成了多点多向的运输格局。
不断上升的运货量对海关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向西500公里是阿拉山口口岸,在此通行的中欧班列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七成。
“从2011年3月开出第一列中欧班列至今,从每周1列到每天7列,我们这里通行的班列已经突破9500列。”阿拉山口海关关长王传杰告诉记者,在班列运力不断提升、进出口需求日趋旺盛的拉动下,近年来,阿拉山口口岸的过货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阿拉山口海关对通关环节进行了多轮优化,开辟了中欧班列“绿色通道”,实行“白+黑”轮转作业模式,工作时间优先验放、非工作时间预约验放,夜间随到随放。
不断优化场站建设、口岸通关、货物集结与运输能力,让中欧班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开出了“加速度”,推动新疆变成向西开放的前沿,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