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
-
10
-
22
据黑河市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预计明年3月实现合龙。 消息称,截至目前,黑龙江公路大桥主体工程建设中方侧已完成125根钻孔桩、8座承台、3座肋板、14根墩柱、8座盖梁的所有施工任务,已完成投资3.5亿元。俄方侧正在对最后的两座江中主桥墩实体墩身进行浇筑和承台施工,已完成投资9.1亿元。 消息指出,目前工程已进入建设攻坚阶段,所有施工人员将全力以赴做好钢箱梁顶推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明年3月与俄方在黑龙江主航道的国境线处完成钢箱梁的顺利合龙。黑龙江公路大桥于2016年12月开工,预计明年10月建成通车。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建桥协议由中俄两国政府于1995年6月签署。大桥全长19.9千米,其中俄罗斯段长13.4千米,中方境内长6.5千米,计划于2019年12月竣工通车。中俄双方对该项目的投资额分别为140亿卢布和52亿卢布。
浏览次数:127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9
16日上午,中欧班列(成都)2018年第1000列--W439X8062次列车从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出发,10余天后将抵达波兰罗兹。本趟列车货物品类主要以液晶显示屏、电视机主板、发动机、发电机配件、LED灯、加湿器、塑料玩具、鞋子等为主,总货值约527万美元。这意味着中欧班列(成都)在全国中欧班列2018年度开行中率先突破1000列,再次位居第一。 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多次领跑全国。2013年开行31列,2014年开行45列,2015年开行103列,2016年开行460列,2017年开行858列。2016年至今,开行数量一直位居国内中欧班列首位。五年半来,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量2497列,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1/4。在开行频次上,由最初的每周一列,到现在平均每天往返超过3列。 在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的货运量也急剧增长。截至10月16日,中欧班列(成都)2018年全年累计发送货物36万吨,历年累计发送货物73万吨,货量占比历年累计货运量近一半左右。 配合中欧班列(成都)的良好运行,成都国际铁路港同步配套建设了国内功能最全、最具竞争力的铁路货运型口岸。先后获批并建成投运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国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境肉类指定口岸和保税货运中心(B型)。粮食口岸建设即将完工。 按照形成“四向拓展、...
浏览次数:141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9
由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港驶出的“龙推603号”粮食专用驳船,满载着千吨大豆抵达抚远港,这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首次通过水路大批量回运国内。伴随着该粮食专用驳船首航成功,中俄界江首个粮食专用码头正式启用。 一衣带水间,在与抚远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哈尔滨东金集团承租的万亩良田喜获丰收。在45万亩金色豆田里,大型农机具穿梭忙碌着,大豆沿着收割机探出来的输粮管滑入运粮车车厢,月底前,这些大豆将通过水运陆续被运回国内。45万亩豆田预计可收获大豆8万吨。其中2万吨将运回国内,可实现贸易额600万美元。 东金集团董事长张大君告诉记者,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相契合,中俄农业合作进入新阶段,正是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难得的机遇期。从去年起,东金集团已在俄罗斯承租土地180万亩,正致力于探索一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绿色农业,收获后通过水路运回国内深加工的多元化、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之路。 为打通粮食回运瓶颈,黑龙江航运集团与哈尔滨东金集团合资合作,共同建设抚远港务局粮食码头,建设粮食专用泊位2个,年装卸能力50万吨,建设保税仓库3座,仓储能力10万吨。从今年2月开工,仅仅8个月时间,全面建成,并实现了中俄界江粮食专用船舶首航成功。 黑龙江航运集团董事长孙雪飞表示,随着东金在俄罗斯大豆生产量的持续增长,航运集团将继续投入改造同江...
浏览次数:66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8
近日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获悉,海关总署批复厦门海关在符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开展来自台湾、东南亚等地集装箱货物的过境运输业务。未来,厦门口岸将抢抓制度创新红利,进一步发挥沿海近台和“海丝”核心区特色优势,对标国际先进,加大厦门港国际集装箱中转的培育能力,提升厦门港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中转港,推进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枢纽。 据悉,此次厦门口岸获批开展集装箱货物过境运输业务,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地区、东南亚国家货物经海运到厦门港,并以海铁联运通过中欧(厦门)班列转运至欧洲及中亚地区,助力打造连接“海丝”与“陆丝”的国家货运新通道。同时,过境业务的开展将有助于厦门港快速做大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推动国际中转货物在厦门港转运,推进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联动发展。 今年来,厦门市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优势,打出“组合拳”,大力度提升口岸竞争力,打造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高地。一方面,不断争取政策突破,相继实现海运货物“国际中转,散进集出”、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施全国首例邮轮物资“整进散出”等业务突破。另一方面,对标新加坡等先进港口,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率先免除集装箱查验服务费,降低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等口岸收费,发布厦门口岸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全流程阳光服务”清单,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打造“大陆沿海收费最低港口”。&...
浏览次数:100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7
近日,25万吨级散货船“印地希望”号缓缓驶离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据悉,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为30万吨级散货卸船码头,为福建省获批建设的最大铁矿石散货码头,也是我国铁矿石运输系统的重要节点,将有力助推福建省打造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能源矿产转运基地。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按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决策部署,福建省将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大力实施港航集约提升工程,加快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港口群为重点的海上通道建设,提升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5年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年均投资超100亿元,建成一批能适应当前航运发展的专业化、现代化大型泊位和深水航道。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50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74个,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0个,配套建设了8条10万至30万吨级深水航道,货物实际通过能力近7亿吨,其中集装箱实际通过能力超1800万标箱。 同时,随着一批疏港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港口集疏运能力有效提升,福建省港口作为内陆省份“借闽出海”的通道效应持续扩大。全省开通集装箱外贸航线130条,与世界上14个重点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上半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2.7亿吨、同比增长8.2%,其中集装箱798.8万标箱、同比增长8.7%。 作为福建省重点打造的国际性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
浏览次数:63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7
10月15日上午,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徐州中欧班列45车集装箱从铁路铜山货场缓缓驶出,载着工程机械、家具家电、橡胶产品、机电产品等驶向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最终这些产品将运往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 这是徐州中欧班列开行的第100列,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五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娄勤俭书记到徐州调研时的指示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标志着徐州中欧班列逐渐成为淮海经济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铁路运输动脉。 为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向西开放门户,发挥徐州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区位优势作用,我市紧紧围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重要节点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同协作、优势互补,在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货运集散、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市场等方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开放平台的深入合作。 徐州中欧班列自2015年12月22日开行首班以来,已安全运行1027天,开行100列,累计发运出口货物约10万吨,货值约2.5亿美元。经过了探索、尝试、培育阶段,确立了每月“4+1+1”的常态化开行模式,运量列全省第三,已成为江苏省中欧班列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徐州中欧班列初步构建了集中欧、中亚出口班列为一体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报关、报检、进出口通关无纸化等便捷服务,以及铁路、...
浏览次数:93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2
据负责推动中俄跨境运输通道“滨海2号”建设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人士11日在吉林长春表示,这条国际交通走廊可以实现中国东北腹地大宗货物借俄罗斯港口出海,从而进入东北亚地区和整个国际市场。 2018年长吉图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推进大会当天在长春开幕,中国政商界500余人与会。大会主办方介绍,此次也是推进中俄两国元首达成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重要共识的一次务实性合作交流与对接会议。 出席会议的中国交建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何俊峰介绍,“滨海2号”在运输距离上,从长春、吉林市、延吉去往俄罗斯港口的运距均短于去往大连港。以吉林市为例,上述运距可缩短276公里,而从延吉出发的运距则可缩短876公里。 何俊峰说,“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实现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接。” 何俊峰介绍,中国交建在中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指导下,围绕“滨海2号”开展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同时,我们与俄政府高层、远东发展部举行了一系列会谈会见,在各种重要场合与有关方面就项目合作进行了沟通交流。” 何俊峰表示,作为一条跨境运输通道,该项目的实施也并非只是简单的物理连通。“无论是前期项目推动、中期建设实施,...
浏览次数:135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1
“从2016年至今,青海5列单向货品中欧班列和南向通道的开行,使青海成为中国开行单一产品整装中欧班列最多省份。”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雅琳9日对外表示,同时也打开了青海多点多线国际班列运输大通道。 9日11时08分,随着长长的汽笛声,青海德令哈至俄罗斯巴尔瑙尔75026次中欧班列从德令哈站缓缓驶出,又一趟单一产品整装中欧班列从青海开行。 此趟列车装载有82只20英尺铁路集装箱,从青海省德令哈站出发,沿亚欧大陆桥西通道,从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抵达俄罗斯巴尔瑙尔,全程4345公里,运行时间约12天。 “此次开行的中欧班列是我们与俄罗斯外商签订的3280吨、货值约50万美元的氯化镁产品,计划分两个专列陆续发往俄罗斯市场。”德令哈市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良明说,以前出口途径都是通过天津港或青岛港出口,运输时间时间长达3个月。如今通过中欧班列能一站式运往俄罗斯,产品15天就能发到用户的手里,对企业来说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还加快了资金周转。 海西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梁彦国表示,海西州开行的4趟班列对于海西州来说,不仅是推进海西州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途径。 据介绍,2016年以来,青海已经成功开行了4趟中欧班列以及一趟南向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以藏毯、工业氯化镁P...
浏览次数:108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0
港口是临江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说,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由“内向”转为“外向”的见证者。在张家港港务集团码头,在这一段2.8公里的码头岸线上,建设有12个万吨级的泊位,整个码头的年吞吐量可以达到6600万吨,但是早在改革开放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仅仅拥有两个浮码头的小港口。 外轮驶进张家港对外开放的大门 1968年,张家港运河的入江口,被国家选定为上海港的战备港和分流港,港口发展也一直处于闭塞的状态。直到1982年,改革开放的东风给张家港港吹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当年11月,张家港港经国家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成为长江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第二年5月,港口迎来了第一艘外籍船舶“日本商人号”,从此以后,外贸船只越来越多。 外轮驶进了张家港对外开放的大门,港口的发展从此驶上了快车道。1996年,张家港创办全国第一个内河型保税区,2000年,张家港口岸拥有对外开放泊位27个,吞吐量2057.5万吨。为了找到差异化发展之路,港务集团开始主攻“木材、煤炭、矿石、件杂货”四大主力货种,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唯一的全材种木材进口港和全国最大的名贵木材交易基地。 主攻进出口贸易 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提升,港务集团码头争做鳌头,其他码头企业也不甘落后,开始主攻羊毛、棉花、肉类等特色货种的进出口贸易,就这样,张家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提升,到2006年,...
浏览次数: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