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
-
05
-
23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托尔马乔沃国际机场总经理扬基列维奇5月22日称,俄罗斯邮政开始在该机场建设价值约40至50亿卢布(约合4.3亿至5.4亿元人民币)的现代化邮政物流中心。 他在西伯利亚运输论坛上表示:“对我们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是大型邮政物流中心项目。新西伯利亚是入境电子商务中心,是整个俄罗斯包裹处理中心。一周前,承包商俄罗斯邮政’开工建设。计划在很短时间内,一年后建成5万平方米和每天处理100万包邮包的邮政物流中心。” 2018年9月,俄罗斯邮政总裁尼古拉·波德古佐夫在会见新西伯利亚州州长安德烈·特拉夫尼科夫时称,在新西伯利亚建设这一中心是因为该市是大量包裹分拣的大型中心。包裹量每年都在增长是因为电子商务在加速发展。对该中心的投资将达到40-50亿卢布。
浏览次数:110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2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17日电,俄罗斯萨马拉州政府第一副主席维克托·库德里亚绍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俄中双方正在就开通萨马拉至成都铁路集装箱运输线路进行谈判,这条线路开通后萨马拉州对华贸易额或能实现十倍增长。 库德里亚绍夫说,俄方代表团访问中国四川省期间,双方讨论了开通萨马拉至成都铁路集装箱运输线路的问题。他说:“俄方代表团包括供应农产品的俄罗斯大型企业(比如俄农业集团),对华供应食糖、葵花籽油、面粉的企业。” 库德里亚绍夫表示,对华出口食品将在萨马拉州装车,每趟列车最多挂71节车厢。他指出:“萨马拉州和中国的贸易额每年增长25%。去年是5.93万美元。而2年前才3亿美元出头。我们期待贸易额在集装箱列车开通后出现突破性增长,我们想实现十倍增长。” 库德里亚绍夫强调:““我们有许多中国感兴趣的商品,比如食糖、面粉和葵花籽油等。”他补充说,俄方目前正就对华出口葵花籽油与中方进行谈判,单这一种产品就能将双边贸易额增长1亿美元。
浏览次数:110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2
中俄双边贸易在去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后,今年继续“大步向前”,前四个月贸易增幅超过10%(按人民币计),预计今年仍将保持较大增幅。 商务部欧亚司司长罗伟东介绍,今年,中俄双边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根据商务部统计,前4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331.7亿美元,增长5.8%,按人民币计价增长了11.5%,高出同期全国外贸增幅7.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中俄经贸合作仍会保持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势头。 在机制对接方面,《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于去年5月正式签署,今年即将生效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欧亚地区经贸合作的便利化水平。双方还就《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保持积极沟通,将择机正式启动谈判。“总而言之,2019年仍将是中俄经贸合作成果可期的一年,双边经贸关系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罗伟东说。 下一步,商务部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加快商谈经贸制度安排,继续扩大投资和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推动地方合作走深走实。罗伟东表示:“总而言之,我们将用好合作新机遇,培育合作新动能,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迈进,进一步充实两国全面战略协作关系的内涵。” 作为两国合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将于6月15-19日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邢爱国介绍,目前,招商招展工作已...
浏览次数:96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2
中国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副局长金虹5月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六届中俄博览会期间将举行第二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届时将邀请两国领导人出席并发表演讲。 中国商务部当天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中国商务部欧亚司司长罗伟东宣布,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将于6月15-19日在哈尔滨举办。博览会期间将举办第二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以及跨境电商、海关、科技、金融、中小企业、青年等领域的多项商务活动。 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副局长金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俄地方合作论坛是中俄博览会最重要的一场商务经贸活动,活动涵盖了两国多个领域,双方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在活动设计方面,论坛分为上午的论坛全会、下午专题活动和企业对接两部分。上午的论坛全会,主办方将邀请两国领导人出席并发表演讲,从顶层设计上规划两国地方合作的方向和举措。下午的专题活动和企业对接,包括中俄地方合作日、中俄经贸合作政策宣介会、中俄企业分组对接三场活动。 据金虹介绍,在活动内容安排方面,地方合作日将邀请两国有关地方政府进行省情和经贸合作项目推介,经贸合作政策宣介会将邀请两国有关部门的机构代表介绍双边贸易、投资、金融等合作政策,包括两国企业关注的金融保险等合作延伸领域。如俄方有关机构将介绍远东地区招商引资政策和俄方的出口支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将介绍中俄本币合作情况和相关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介绍信用保险有...
浏览次数:98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2
近日,一列贴着以中英俄三国文字书写“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红幅的货运列车,在来渝参加上合组织地方领导人会晤的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代表的注视下,缓缓驶抵沙坪坝团结村中心站。这列由俄罗斯始发的中欧班列(重庆)上合组织国家专列,历时12天开行7000公里,满载41个集装箱的木制品和农副产品,运抵重庆后货物将快速分拨其他省区市。 列车抵达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俄罗斯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卢基扬采夫由衷称赞,中欧班列(重庆)途经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上合组织国家,为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卢基扬采夫表示,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国地方合作蓬勃发展,建立了“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等合作机制,重庆在两国地方交流合作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条中欧物流大通道发展的见证者,俄罗斯是中欧班列(重庆)的必经之站,毫不夸张地说,它对发展俄罗斯和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近年来,重庆立足内陆、面向国际,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日益频繁。特别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过程中,重庆推动了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的有效融合,在重庆实现了“一带”和“一路”的有机衔接,使重庆与欧洲、中亚、南...
浏览次数:92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0
据合作媒体卫星新闻社消息,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盟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表示,俄中两国2019年双边贸易额可能会达到1250亿美元,而2020年前或能达到1500亿美元。 俄罗斯总统普京2014年在访华期间表示,俄中两国计划于2020年前令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俄罗斯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2016年1月表示,俄罗斯无法实现到202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到2000亿美元的计划,但并没有放弃这个目标。 曼克维奇说:“我认为,今年有望达到1250亿美元,明年,我们将努力实现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实现增长的主要新领域集中在医疗、加工工业和森林工业。 他指出,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带动中小企业。他说:“中小企业在企业中占大多数,但其对如何在俄罗斯和中国从商了解的也最少。我们商定,在各地区设立专项计划,向中国企业介绍俄罗斯商机。为此,我们分别在北京、广州、浙江和河南,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省市自治区开设了代表处。” “俄中对话”论坛5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论坛的目的是协助企业在俄中两国落实自己的项目,在贸易领域创建俄中联合项目,为俄罗斯企业吸引外资,提高俄中商业沟通的效率。
浏览次数:118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0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乌尔卡(Hulya Ulku)在“与金砖国家做生意”(Doing Business with BRICS)会议期间称,俄罗斯与世界银行积极合作并始终在商业监管领域进行改革,这也反映在世界银行编制的“营商环境报告”评级中俄罗斯排名不断上升的事实中。 乌尔卡提到,2019年“营商环境”排名的10个指标中俄罗斯的通电指标和新业务启动指标最高,分别为满分100分的94分和93分。 她表示:“俄罗斯正通过改善其规范商业环境和提高经商的分数而在不同经商领域进行持续改革”,她补充称,“俄罗斯在登记商业房地产时也存在有效的监管程序。” 乌尔卡还指出,俄罗斯的其他4个指标,包括获得贷款、纳税、海外贸易和强制履行合同,也有很高的分数——在满分100分中为70分以上。 俄罗斯在营商环境排名中位列第31名,比去年的第35名有提升。2年前俄罗斯在营商环境排名中位列第40名,而7年前位列第120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2年5月令中下令政府采取措施提高俄罗斯在排名中的位置。
浏览次数:139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4
近日,高邑冀中南智能港至天津新港北站的首趟集装箱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行,该趟列车编组50辆,运输物品以玻璃制品、工艺品、石制品、服装、工业机械等为主,列车运行15小时到天津,出口货物可直接上船。 据介绍,该趟铁海联运班列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天津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高邑冀中南智能港开办的高邑—天津新港北集装箱铁海联运往返班列,一举打通内地物资与港口的快速物流通道,拉动河北中南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铁海联运的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 据介绍,自2018年6月冀中南智能港投入运营以来,京铁物流与其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依托铁路专用线逐步形成了以集装箱发送业务为主,以仓储、特货为辅的运营模式,先后开行了“中欧班列”“中亚班列”。 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后,从货源结构组成看,促进了玻璃制品、工艺品、石制品、服装、工业机械零配件等大量外贸货物的交易,延伸了铁丝、铁钉、面粉、食品、炭块等工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同时,影响和吸引了以高邑为中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外贸、内贸货源。结合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方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浏览次数:109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4
“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完全自助式,而且很流畅、很高效。”5月10日上午,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集港的徐师傅发现,码头上的“大型机器人”抓取集装箱时,不需要等待操控室确认,而是自动进行识别确认。 原来,这座亚洲首个、世界领先的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上,又添了一处智能装备:新研发的机器视觉集卡防吊起系统,在全球港口首次实现了陆侧全自动收箱作业。 在码头上,轨道吊从集卡车上抓取集装箱时,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全自动化交互作业,是全球港口一直未解决的行业难题。因为集装箱与集卡车的拖盘锁销一旦没有完全分离,轨道吊卸箱时容易造成集卡被吊起事故,存在安全隐患。这座有着科技基因、创新基因的码头,并没有在世界难题面前却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团队通过研发机器视觉集卡防吊起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集卡防吊起自动识别。 这项新突破,让这座自动化码头的“全自动化”范围再次延展,从码头卸船作业一直延至陆侧区域。这样一来,码头收箱作业避免人工介入,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解决了行业难题。同时,码头作业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以往,集卡车司机需要停顿1分钟,等待操控人员确认,如今,基本实现了“零待时”。按照2018年自动化码头出口约40万自然箱计算,机器视觉集卡防吊起系统的应用,每年合计至少为集卡车司机节省时间7000小时。
浏览次数:101